天王星为什么是躺着自转的?什么是天王星

2023-03-25 03:20:03 :2

天王星为什么是躺着自转的?什么是天王星

本文目录

天王星为什么是躺着自转的

你要想知道为什么,实际上天体的创生发展形为与人类的自然属性相似,体型脸型走路姿势等等形为差不多,天体的碰撞说成因只是人为幻想,天体不可能产生暴力碰撞,天体与人都是互为承载而友好耦合而生,这点是自然界万物的共同属性。

太阳系的气态行星的前生应该是恒星,说具体点太阳是银河系自旋所生,木星土星等太阳系的气态行星皆是银河系前生的两大星系的恒星系统天体,银河系并非所谓的大爆炸冷确产物,而是由银前星系耦合而生的现代银河系,当代的太阳主要材料是原两大星系的负压带暗物质粒子,以及太阳系气态行星的前身恒星未彻底并构的氢原孑等材料,气态行星的自旋原始于银河系前身两大星系的恒星自旋,在耦合创生后的银河系自旋紧缩加工后喷出成为新生恒星太阳的行星,原气态行星的行星成为当代的行卫,创生后的银河系自旋加工,气化分流,惯性在轨等等自然分离喷出远离冷确等等,喷出的轨道外移沿途收留,充实气态体行星向岩质体星体发展,行星的各种矿床矿产皆是沿途收留的触碰轨道度规下尘体小天体等等的漫作用产出物,这沿途的天体生存也伴随着万物的不同度规时空时代生命体的造化与演化。因此行星的自旋轨道方向虽然大至相同与不同,皆来源于星系耦合时刻后的初始速度方向与耦合的不同角度。(本文原创,个人研究结论供参考,描述很粗糙,没时间细述)

什么是天王星

天王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天王星(英文:Uranus,拉丁文:Uranum,符号:♅或⛢),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向外的第七颗行星(18.37~20.08天文单位),其体积在太阳系中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质量排名第四(小于海王星),几乎横躺着围绕太阳公转。

这是第一颗使用望远镜发现的行星。威廉·赫歇尔在1781年3月13日于他位于索美塞特巴恩镇新国王街19号自宅的庭院中观察到这颗行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内部和大气构成和更巨大的气态巨行星(木星、土星)不同,天文学家设立了冰巨星分类来安置它们。

天王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氦、甲烷和氘(重氢)。据推测,其内部可能含有丰富的重元素。地幔由甲烷和氨的冰组成,可能含有水。内核由冰和岩石组成。天王星是太阳系内大气层最冷的行星,最低温度为49K(-224℃)。

天王星的发现:

天王星的英文名称Uranus来自古希腊神话中的天空之神乌拉诺斯(Οὐρανός),是克洛诺斯的父亲,宙斯的祖父。与在古代就为人们所知的五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相比,天王星的亮度也是肉眼可见的,但由于亮度较暗、绕行速度缓慢并且由于当时望远镜观测能力不足,未被古代的观测者认定为是一颗恒星。

天王星在被发现是行星之前,已经被观测了很多次,但都把它当作恒星看待。最早的纪录可以追溯至1690年约翰·佛兰斯蒂德在星表中将他编为金牛座34,并且至少观测了6次。法国天文学家Pierre Lemonnier在1750至1769年也至少观测了12次,包括一次连续四夜的观测。

天王星的命名:

命名

马斯基林曾这样的问赫歇尔:“作为天文学世界的恩宠(原文如此),为您天王星 的行星取个名字,这也完全是为了您所爱的,并且也是我们迫切期望您为您的发现所做的。”回应马基斯林的请求,赫歇尔决定命名为“乔治之星Georgium Sidus)”或“乔治三世”以纪念他的新赞助人——乔治三世。他在给约瑟夫·贝克的信件中解释道:

“In the fabulous ages of ancient times the appellations of Mercury, Venus, Mars, Jupiter and Saturn were given to the Planets, as being the names of their principal heroes and divinities. In the present more philosophical era it would hardly be allowable to have recourse to the same method and call it Juno, Pallas, Apollo or Minerva, for a name to our new heavenly body. The first consideration of any particular event, or remarkable incident, seems to be its chronology: if in any future age it should be asked, when this last-found Planet was discovered? It would be a very satisfactory answer to say, ’In the reign of King George the Third.”

天文学家Jerôme Lalande建议将这颗行星称为赫歇尔以尊崇它的发现者。但是,波得赞成用希腊神话的乌拉诺斯,译成拉丁文的意思是天空之神,中文则称为天王星。波得的论点是农神(土星)是宙斯(木星)的父亲,新的行星则应该取名为农神的父亲。天王星的名称最早是在赫歇尔过世一年之后的1823年才出现于官方文件中。乔治三世或“乔治之星”的名称在之后仍经常被使用(只在英国使用),直到1850年,HM航海历才换用天王星的名称。

天王星的名称是行星中唯一取自希腊神话而非罗马神话的,天王星的形容词(Uranian)被铀的发现者Martin Klaproth用来命名在1789年新发现的元素。Uranus的重音在第一个音节,因为倒数第二个音a是短音(ūrănŭs)并且是开放的音节。这样的音节在拉丁文中从未被强调过,因此在传统上名字的正确发音是来自英语的。传统上不正确的发音,重音落在第二音节并且将a发成长音是很普通的。

天王星的天文学符号是Astronomical symbol for Uranus,它是火星和太阳符号的综合,因为天王星是希腊神话的天空之神,被认为是由太阳和火星联合的力量所控制的。他在占星学上的符号,是Lalande在1784年建议的。在给赫歇尔的一封信中,Lalande描述他是“您的名字首次战胜地球的符号”(“a globe surmounted by the first letter of your name“)。在东亚,也都翻译成天王星(sky king star)。

天王星的物质构成:

物质构成

天王星主要是由岩石与各种成分不同的水冰物质所组成,其组成主要元素为氢(83%),其次为氦(15%)。在许多方面天王星(海王星也是)与大部分都是气态氢组成的木星与土星不同,其性质比较接近木星与土星的地核部分,而没有类木行星包围在外的巨大液态气体表面(主要是由金属氢化合物气体受重力液化形成)。

天王星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4.5倍,是类木行星中质量最小的。它的密度是1.29公克/厘米³只比土星高一些,直径虽然与海王星相似(大约是地球的4倍),但质量较低。这些数值显示他主要由各种各样挥发性物质,例如水、氨和甲烷组成。天王星内部冰的总含量还不能精确的知道,根据选择的模型不同有不同的含量,但是总在地球质量的9.3至13.5倍之间。氢和氦在全体中只占很小的部分,大约在0.5至1.5地球质量。剩余的质量(0.5至3.7地球质量)才是岩石物质。

天王星的标准模型结构包括三个层面:在中心是岩石的核,中间是冰的地函,最外面是氢/氦组成的外壳。相较之下核非常的小,只有0.55地球质量,半径不到天王星的20%;地函则是个庞然大物,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3.4倍;而最外层的大气层则相对上是不明确的,大约扩展占有剩余20%的半径,但质量大约只有地球的0.5倍。天王星核的密度大约是9g/cm³,在核和地函交界处的压力是800万巴和大约5000K的温度。冰的地函实际上并不是由一般意义上所谓的冰组成,而是由水、氨和其他挥发性物质组成的热且稠密的流体。这些流体有高导电性,有时被称为水–氨的海洋。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块结构与木星和土星相当的不同,冰的成分超越气体,因此有理由将她们分开另成一类为冰巨星。

内热

天王星的内热看上去明显的比其他的类木行星为低,在天文的项目中,它是低热流量。仍不了解天王星内部的温度为何会如此

低,大小和成分与天王星像是双胞胎的海王星,放出至太空中的热量是得自太阳的2.61倍;相反的,天王星几乎没有多出来的热量被放出。

天王星在远红外(也就是热辐射)的部分释出的总能量是大气层吸收自太阳能量的1.06±0.08倍。事实上,天王星的热流量只有0.042±0.047w/m²,远低于地球内的热流量0.075w/m²。天王星对流层顶的温度最低温度纪录只有49K,使天王星成为太阳系温度最低的行星,比海王星还要冷。

在天王星被超重质量的锤碎机敲击而造成转轴极度倾斜的假说中,也包含了内热的流失,因此留给天王星一个内热被耗尽的核心温度。另一种假说认为在天王星的内部上层有阻止内热传达到表面的障碍层存在,例如,对流也许仅发生在一组不同的结构之间,也许禁止热能向上传递。

海洋

根据旅行者2号的探测结果,科学家推测天王星上可能有一个深度达一万公里、温度高达6650℃,由含氮分子碳氢化合物离子化物质组成的液态海洋。由于天王星上巨大而沉重的大气压力,令分子紧靠在一起,使得这高温海洋未能沸腾及蒸发。反过来,正由于海洋的高温,恰好阻挡了高压的大气将海洋压成固态。海洋从天王星高温的内核(高达6650摄氏度)一直延伸到大气层的底部,覆盖整个天王星。

必须强调的是,这种海洋与我们所理解的、地球上的海洋完全不同。然而,却有观点认为,天王星上不存在这个海洋。真相如何,恐怕只有待进一步的观测,或是寄望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会落实初步构想中的新视野号2号计划,派出无人探测船再度拜访天王星。

天王星在占星学的含义:

1781年,天王星被发现

同时期, 古典占星体系受到挑战,七行星理论被质疑,并且发生了美国南北战争、法国大革命、科学的启蒙时代

天王星的意义包括:

• 变化

* 不稳定,突变,反复无常,分离;

* 刺激,离奇

•独特

* 与众不同,反常

* 自由,抽离

* 不守成规,无序

* 创新,原创,发明,观察,做实验

* 挑战权威,叛逆,改革,解放

* 重视集体,对集体、社会的贡献

•身体部位

循环系统,脚踝,身体变异(恶性肿瘤),还经常显示身体异常或生理偏差, 由于异常、离奇事故或意外导致的受伤,因畏惧改变而出现的疾病。此外,天 王星会加速所有的过程。

•其他相关事物:

科学,新兴技术,高科技,电流,电脑与手机,太空时代,航天员,新式飞机 与实验航空器,发明和专利;社会革命,煽动反叛,无政府主义,原创或独一 无二的贡献,志愿者;变异,冒险的人,飙车族,“小白鼠”,意外事故,突 发事件(尤指离奇事件)。

天王星的守护星座:水瓶座

守护宫位:11宫

为什么天王星和海王星不一样

德国一位很有名气的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觉得这句话完全适用于整个宇宙。在宇宙中是不可能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天体的。

虽然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但是我们还是能够找出两片树叶的共同点的。至少同一棵树上的树叶是有着相同之处的。同一种类的树叶也是有相同之处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就是这样。这两颗行星之间有很大差异,但是差异之间也有共同之处。

天王星和海王星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简单比较一下。

从体积上看天王星要比海王星稍微大一些。天王星的直径是51118公里,海王星的直径是49532公里。天王星的直径是海王星的1.03倍。

图示:天王星和海王星大小比较

从质量上看,天王星的质量却比海王星要小。天王星的质量相当于地球的14.5倍,海王星的质量相当于地球的17倍。天王星的质量是海王星的85%。这么看来,天王星有些虚胖。

图示:天王星和地球

图示:海王星和地球

天王星的自转是太阳系中比较奇葩的。它几乎是在躺着围绕着太阳在转动。天王星的自转轴倾角高达98°。而海王星的自转轴倾角大约是28°。它和地球一样都是在“站着”围绕着太阳在转动。天王星为什么会躺着转,科学家认为天王星可能被一颗地球大小的原始行星给“撞到”了。

图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自转轴倾角

此外天王星和海王星其它的地方也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它们之间也有相似之处。科学家根据它们两个的相似之处,把它俩归类为冰巨星。冰巨星指的是天体内部结构中含有大量的“冰物质”的巨型行星。这种冰物质并不单单指的是水冰,还有甲烷和氨形成的冰。天王星和海王星在表面温度,磁场结构,物质组成等方面都相似。因此科学家把它们划为一类称为冰巨星。

图示:太阳系形成之初

为什么天王星和海王星不一样?我觉得这是由当初形成太阳系原始行星盘的物质分布决定的。星云盘中的物质分布不可能是绝对的均匀的。不同区域的物质在质量,成分上的差别是很大的。形成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区域中甲烷、氨和水这类物质分布较多,因此形成了冰巨星,在靠近太阳附近的星云盘区域岩石类物质比较多,就成了地球金星这样的类地行星。而氢气和氦气较多的区域则形成了木星和土星这样的气态巨行星。

虽然天王星和海王星看上去差别很大,但是和太阳系中的其它行星相比较的话,它俩是最像的一对了。

为什么天王星是唯一一个没有有趣特征的行星

为什么天王星是唯一一个没有有趣特征的行星?

不知道是哪位提出的观点,说天王星这颗行星没有有趣特征,就凭它“躺”着自转这一条,就与太阳系其它行星独树一帜、别具一格,按照当下流行的话来描述一下,那就是天王星长着一个独特的“网红脸”,不想出名也难呀。

天王星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按照与太阳距离从小到大排列,排在第七位,仅比海王星要近一些,其运行轨道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29亿公里。从其质量来看,它的排位比较靠前,仅次于木星和土星,数值为8.7*10^22吨,相当于地球的14倍还多,不过天王星是一颗气态行星,平均密度约为1.24克每立方厘米,其大气层中以氢和甲烷为主。天王星由于距离太阳过于遥远,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到达这里的衰减非常厉害,其辐射强度还不到地球的1%,这就致使天王星表面的温度非常低,平均温度达到零下200摄氏度以下。

据科学家们推测,天王星也是一颗具有较明显分层结构的气态行星,其表面是一层由氢、甲烷以及微量的氨气、水气、氮气等所组成的大气层,在大气层之下是由水冰和氨冰构成的冰幔层,再往里就是由硅酸盐、固态金属所组成的固态内核层。从科学家们推测出的天王星结构以及它的密度、质量以及大气来看,它既与木星、土星这样的大质量气态行星不同,更与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这样的岩质行星不同,但是与海王星非常相似,因此科学家们在太阳系的气态行星中,又将天王星和海王星划分为更精细的一类,即远日行星。

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天王星这类的远日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在50多亿年以前,太阳系所在的区域还是由一片浓密的星云物质所笼罩,这片巨大的星云物质,来源于上一任大质量恒星在生命末期所发生的超新星爆发。在长时间的引力扰动作用下,这些星云物质逐渐开始发生聚集和坍缩,最终形成了占据优势的引力中心,周围的星际物质开始围绕着这些引力中心运行,边运行边被吸收,中心区域的质量越来越大,温度也越来越高,最终坍缩形成恒星的胚胎,当温度达到1000多万摄氏度、压力几百个大气压之后,在量子隧穿效应的作用下,一些氢原子中的质子能够突破库仑力的斥力进入另外的氢原子中,从而激发质子-质子链式反应,核心区的核聚变就此拉开帷幕,太阳就此形成。

太阳所吸收的星际物质,占据了整个大阳系中原有星云物质的绝大部分,其它引力中心在与太阳的竞争中完全败下阵来。当太阳形成以后,剩余的星际物质在继续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中,又重复着不断吸聚和坍缩的步骤,形成了数量众多、分布密集、大小不一的行星。随着太阳核聚变向外释放高能粒子流(太阳风)的作用,原本残留的还没有被太阳吸收的星际物质就会被吹离,较氢的气体分子被吹到距离较远的轨道,较重的元素留在了距离太阳较近的轨道。在行星的聚合过程中,那些较重的元素总量较少,因此在距离太阳较近的轨道上形成了质量都不太大的固态行星。

这些固态行星由于在刚形成时数量较多,时常发生相互碰撞、分解和合并等事件,其中有一部分质量越来越大,在万有引力和向心力平衡的作用之下,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就会向外迁移,当达到太阳风吹离的气态物质和固态物质分界线时(现在的火星与木星之间),就会强烈地吸收那些轻物质,进一步壮大自身的质量,同时又形成浓密的大气层,最终形成气态行星。由于靠近木星的轨道处轻物质的分布密度最大,因此这个轨道区域就有形成非常巨大气态行星的先天优势,木星的“大个”就是这么来的,然后依次是外围的土星,再者就轮到了天王星。

据科学家们推测,在天王星的形在过程中,其受到了来自另外一颗大质量行星的剧烈撞击,不但严重影响了天王星的运行轨道,连其自身的运行状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体现在自转轴的严重倾斜,自转轴倾斜角达到了惊人的97.7度,也就是赤道面与公转平面的夹角为97.7度,相比之下地球才有23度多一点,天王星的自转就像躺着向前滚动一样。另外,天王星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的,与其它行星自转方向也格格不入。

在这样的运转状态之下,天王星与其它行星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昼夜更替直接决定因素不是自转而是公转,无论是季节还是昼夜,都是相伴而生,交替周期为42年,比如当太阳照射天王星的北极时,北极就会处于长达42年的夏季和白天,相应的南极就会处于长达42年的冬季和黑夜。这一点,我们在地球上是怎么也体会不出来到底是何种感受。

天王星从外观上来看,呈现的一种几乎是“纯净”的蓝绿色,表面似乎没有丝毫装饰或者波澜,不像地球上面有斑驳的生命蓝色和白云的点缀,没有木星上面条带状的大气层、更没有大红斑那样的气体漩涡,也没有火星两极那样的白色冰封“冠冕”,通过天文望远镜也看不到由于自转而产生大气层的明暗变化,这或许成为在人们心目中天王星“太没有特色”的缘由。天王星之所以呈现“始终如一”的外观特征,主要原因在于其表面大气层中较高的甲烷含量,对于红色系的色光吸收效率较高,而反射出的光线以淡蓝绿色为主,其它的表面特征都被浓密的大气层遮掩住了而已。

天王星为什么是躺着自转的?什么是天王星

本文编辑:admin
captcha
暂无评论,期待你的首评

更多文章:


近期文章

热点文章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