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中的美神(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
本文目录
-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
- 《乱世中的美神 》梁衡 原文
- 为什么叫 李清照为乱世中的美神
- 李清照被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 乱世中的美神(梁衡)读后感500字的
- 梁衡为何将李清照誉为“乱世中的美神”呢
- 《乱世中的美神》原文
-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
- 为什么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
宋朝词分二派:一曰婉约,一曰豪放。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易安身为妇人,宋代文人对其其灼灼才华早已拳拳服膺,后代文人骚客更是自愧弗如。易安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 但是但凡优秀的作品多数是在心里失衡的情况下成就的 。易安亦如此。易安自幼颖悟,又生活在学术空气和文学空气十分浓厚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饱读诗书,促使她的文学才能日渐露其锋芒,少年便得诗名,才力华瞻。历代士大夫家庭不乏聪慧的才女,却很少有像李清照那般脱颖而出。 且看她早年的作品《如梦令》词云: 词写自己由于醉酒贪玩而高兴忘归,最后“误入藕花深处”。不期而来的划船赶路少女,把已经栖息下来的“一滩鸥鹭”吓得四下起飞。我们惊异这样一位大家闺秀,居然可以外出尽兴游玩到天已昏黑,而且喝得酩酊大醉,以致不辨归路。迷途之后,竟然没有一丝小女生该有的惊慌,也没有回家唯恐父母责怪的惧怕,反而又兴致勃勃地发现了“鸥鹭”惊起后的另一幅色彩鲜明、生机昂然的画面, 谁人能不怜爱这般任性、真率、大胆的女子!由此我们也可想见李清照的家长有多开明多通达,今人也恐难及。 自由的成长环境,美满的婚姻,又才高八斗,易安算得上一个幸福充实的小女人了。 而同是才女的朱淑真,同样极具文学天赋,却因“所嫁非偶”,才气在平庸琐屑的家庭生活中被消磨殆尽。因此易安又是幸运的。她与赵明诚的婚姻,虽不如戏曲、小说中的故事来得离奇,却完全可以套用一句老话:“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古代的婚嫁迎娶中,易安算是一个特例,虽有点媒妁之言的成分,但二人在婚前已见过面,而且正和郎情妾意。婚后二人更是情投意合,共同收集金石古玩,校勘题签,以读书娱乐。 夫妻诗词唱和,堪称神仙眷侣,羡煞旁人! 然世事升沉,岁月流转,好景不常在.“靖康之变”打碎了李清照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夫君南下,易安的“伤春悲秋”的愁绪日日堆积。婚前,易安感时知世极其敏锐,仿佛躺在时间之河,唱和之间又忘了时间的存在,爽直、自由、不羁的个性洒遍字里行间。“绿肥红瘦”的细腻心思中,是否又藏着少女幽隐不可明说的情怀?“眼波才动被人猜”,刚才回味爱情甜美时的那秋波一转,却将心底的秘密暴露无遗。婚后聚少离多,使李清照频频咀嚼离别之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思之苦或许只有分离过的恋人才能深切体会,天各一方,距离是滋生思念的催化剂。表面上眉头舒展,但心头的愁结依然如故。 等待,是人一生中最难捱的时光。守着渺渺的相聚期盼,白了红颜,蹉跎了光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易安本意模仿古人的洒脱,重阳花香满袖,遥想当年丈夫陪伴在侧,然物是人非,今昔异趣。相思离情,油然而生。如果李清照这一生就这样徒守闺房也就罢了, 可命运嫉妒她,生命太过耀眼易招祸 !李清照承受了一个女人不能承受的一切:夫君丧命,文物殆尽,国破家亡。女人的韧性在某些时候是强于男人的,易安的晚年正是在接踵而至的忧患中度过的,她靠着词创作这根生命支柱才得以走完人生最后的历程。 南渡的颠沛流离,易安已无力闲记闺阁庭院与离愁别恨了,此时她不过是一个逃难的黎民百姓。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 ”,也正是南渡的磨难使易安词走向她一生的艺术高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伤春伤逝,国破家亡,四处飘流,亲人永逝,文物损失等等杂糅,如此深悲剧痛,谁人能不黯然泣泪?“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兵荒马乱,哀鸿遍野,这国恨家仇,哪怕是装上小船也使之难以负荷! 易安作为婉约派的代表,所谓婉约,必有柔,细,轻,有一种美学中优美的味道,其实易安的骨子里,也有许多的刚烈意识,其慷慨之气绝不输于男儿郎。 乍看很不像一个女人的手笔,爱憎分明,情辞慷慨,激愤昂扬,谁说女子骨子脆? 易安的词作问世之后获誉无数,但万不可以为易安词活脱自然、亲切感人,到口即消,来之甚易, 其实李清照词(尤其是后期)字字看来皆是血,句句篇篇都是生命投入的结晶。 自古不乏有超世之才,如果易安一生顺畅,尽如人意,那她也局限于闺秀词的狭隘范围,如果没有她后期那些深悲剧痛的作品,李清照也最多是个“名家”,称不上“大家”。李清照也再次证明了“蚌病成珠”、“不平则鸣”,“诗穷而后工”这一文学艺术普遍规律。 但从一个女性的角度看,世界强加给她的又是否太过残忍?易安,宿命里安之不易,即便她的文才早已熟稔到庖丁解牛般精妙,但在词海如鱼得水的易安一生承受了太多的负荷,生离死别,世事沧桑,安之何易?
《乱世中的美神 》梁衡 原文
《乱世中的美神 》
作者:梁衡
原文节选: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
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
扩展资料
文章解析:
梁衡先生评价李清照为美神,可见他对李清照有极好的印象。行文中,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多处引用李词,对其进行深刻地剖析,当写到李清照悲惨的命运时,又会抒发无尽的感慨。
梁衡先生给了李清照这样的评价:“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借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为什么叫 李清照为乱世中的美神
1、侍奉南北宋过渡时期,金人入侵,所以叫做“乱世”。2、美神,根据希腊神话,阿弗洛狄忒(维纳斯)是女性。3、李清照为同时期甚至前后时期才华最为优秀者。2、3两点合并,所以有“美神”的赞誉。1、2、3相归,故曰“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被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是从人和诗词这两方面来写的。首先是人:李清照生于1084年,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是出生于书香世家,少女时代和嫁给赵明诚后的前一段时间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生活美满幸福的,而且据说李清照不但貌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气质若兰。当然李清照的美,主要是表现在她作为一位文化女性所具有的卓越超群的才华和高贵的气质,表现在她的不同时期的风格迥异的词中,正是从这些词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才华横溢、忠于爱情,在悲苦屈辱面前不低头的光彩动人的女性形象。诗词上,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乱世中的美神(梁衡)读后感500字的
读《乱世中的美神》有感 李清照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词人之一,我之所以对先生的这篇文章感兴趣,多半是源于我对李清照的钟爱.因为我的座右铭就引用了她的一句诗,那是她《夏日绝句》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磅礴的气势,恢宏的人生,竟是一位跨越北南两宋的小女子所说的话,不,不是小女子,而是一代女中豪杰. 先生评价李清照为美神,可见他对李清照有极好的印象.行文中,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多处引用李词,对其进行深刻地剖析,当写到李清照悲惨的命运时,又会抒发无尽的感慨.先生给了李清照这样的评价:“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他凭借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文章很长,我并没有记住太多李清幸福生活的时光,但却深深地记下了她后半生的生命苦旅. 平心而论,对于李清照个人我是很敬佩的,我很难想象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女子先后经历了丧夫之痛,再婚又离婚,山河破碎,颠沛流离的生活,甚至到了晚年让一个孩童的一句“词藻非女子事也.”而否定自己一生时依然可以顽强地挺过.她是怎样傲然屹立于苦难之中而不为所动,她又何来的勇气呢?我想那便是它的词作了.词是词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而不乏多见,李词的特点就是言愁,首首写愁,阙阙言愁,甚至字字都饱含着愁绪.如《一剪梅》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醉花阴》中“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等等这些还只是愁于表面,而词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将情感蕴含在词作的每一个角落,求隐而不求显,可李清照这位千古传颂的大家,含蓄的表达已经满足不了她情感的宣泄,那么她的愁就不是一般的愁了,而是超越时空的愁. 精神之力,盖超乎外貌之美,才智之强,别是一种震撼,一种导引与向往.而作为诗人的李清照在精神之力上定超乎于常人,然而她亦不缺乏外貌之美与才智之强,甚至可以说她是一个完人.但在那个年代,她并没有给世人带来了震撼,因为她是女子,她根本不需要精神之力,也不需要才智之强,美貌如花就足够了,这样她就可以像平常女子一样,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嫁个男人,生儿育女,到了晚年,也好含饴弄孙.但上天不允许,偏偏让它作为这个百年难遇的完人,那么她还怎么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呢,要是有也得跨越时空了.所以她又怎么不会百年孤独,怎么不会愁苦呢? 不过,我们后人真该好好感谢李清照,她不仅让我们拥有了永远享受无穷的李词珍品,更让我们在精神领域接受了一次震撼,一次冲击,犹如醍醐灌顶,让我们敞开心扉,以快乐之心接纳世间的真善美,以勇敢之怀来容纳不公与苦难.李清照生不逢时,悲哉,悲哉.但在我们后人心中作为女中豪杰,作为美神的她或许可以得到一点儿心灵的慰藉吧. (而我要感先生所作的这篇文章,不然对于李清照也就不会有更多更深远的认识了.)
梁衡为何将李清照誉为“乱世中的美神”呢
古代的等级制度对于女性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不仅有着三纲五常的束缚,而且女性的地位也变得非常的低下,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一直到了近代才有所改善。在古代的时候,女性是没有着自己的话语权和发言权的,一直都成为了男人的附属品,但是李清照却是一个奇女子,梁衡也曾经把她誉为乱世中的美神。这是因为李清照一直在努力的寻找能够拯救破碎山河的方法,一直在追寻一段真挚的爱情,她的词风前后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才女李清照
虽然在历史上诗人层出不穷,但是女诗人却是屈指可数,在女诗人当中,李清照绝对能够成为荣登榜首的奇女子。李清照的一些诗大部分都是比较哀伤的,都是在诉说自己的悲伤和忧愁,像《声声慢》,在这一首词当中,虽然大部分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种哀婉,但是却非常的有辨识度,不同于其他的作品中的那种悲伤,李清照的词总是在忧愁当中带着一丝无能为力,给人一种揪心的痛。
胸怀大志
李清照生活在山河破碎的南宋,如果她是一个男人的话,恐怕就要驰骋疆场,马革裹尸了,但是她是一个女人,她不能够像男人一样上战场,只能够用自己的诗词来发挥自己对于当时的国情的一些思想和探讨。李清照的词并不仅仅是写闺中的仇怨的,更多的都抒发了她对于整个国家的思考,有着她对自己不能身为男儿身的愤懑,从李清照这个时间段的诗歌当中就可以看出来,她的诗气势磅礴,完全一扫之前的忧郁气息。
爱情转瞬即逝
李清照一直在寻找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爱情,她和自己的丈夫赵明诚算得上是乱世中的一对苦命鸳鸯了。他们两个人一直致力于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但是在跌宕起伏的乱世当中,很多的文物都在运输的过程当中不见踪迹,一对恩爱的夫妻也被迫相隔两地,最后赵明诚因病去世,李清照只能一个人独守空房。李清照后半生是非常悲惨的,到最后她甚至还锒铛入狱,一位女诗人就此消逝。
《乱世中的美神》原文
就在刚刚,我坐在阳台上读完了这本书。可以说,最后我是泪着读完的。 到现在,我看过无数的书,这本书给我的震撼是超出我的想像的。 这是讲一个女生变成女人的故事,更重要的事故事的背景是在战争年代。 斯嘉丽,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抛弃时俗的偏见,跟着自己的步伐走着自己的路。 可是,就是这个人,她有着自私,她有着勇敢,她有着对金钱的渴求,她有着强烈的爱,也有着人心深处怜悯…… 她是乱世中的美神,因为一般人都认为乱世中男生的天下,乱世应该是英雄的时代。想一下曹操,风发意气;想一下西楚霸王,金戈铁马……可是,乱世依旧可以造就美人。 斯嘉丽是一个,她坚强地支撑着一切,她的家人,她的陶乐,还有的她的工厂……可是,有许多人无法理解她。可是,就是她,让陶乐的人能吃饱穿暖。 而我依然在这想说一下李清照。说起她,大家肯定会想起她婉约的诗。“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此情可待成追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清照是一个爱国的人,可是她是一个女子,她不能披挂上阵,她能坐的只是呆在家,心系祖国,焦急啊! 好吧,还是说《Gone with the wind》的吧。 我记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了解了希礼,那么就不会爱上他;可是如果了解了瑞德,就不会让他离开。世界上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一个人啊。 是啊,不经历分离和死亡,不经历重重逆境,能真正看清人背后隐藏的是什么啊! 而白瑞德,他虽然表面如此放荡,可是他的骨子里呢,有着热血,有着帮助他人的心,有着怜悯,有着仁慈,有着教养…… 他用他的全部来爱着斯嘉丽,希望她也能爱他。可是我们主人公,却被希礼这块布蒙住了眼睛。直到媚兰死时,她才真正清醒。 媚兰,她是爱她的。虽然在这以前,她都觉得媚兰是讨厌的,是傻瓜。可是就是在媚兰要去世那里,我哭的是最厉害的。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是在失去的时候才懂得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知道什么人对自己最好呢? 这就是人共通的东西,不知我用“人性”是否得当。可是她认清自己是爱媚兰,同是也爱瑞德时,她希望挽留他,而瑞德一次次受害,现在他已经累了…… 虽然米切尔没有把结局写出来,但是我觉得这应该是个悲剧,是爱情的悲剧,也是战争的悲剧。 其实很多人觉得斯嘉丽像自己,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大家都是世上的人,大家虽然有着不同的教育,有着不同的家庭,可是都是世俗的人。看问题,不免有着相同的方向。 有些人会觉得斯嘉丽非常冷酷,可是殊不知自己也是如此。我就觉得自己是个自私的人。而我的男朋友却像瑞德一样,包容我的迟到,包容我的撒谎,包容我的欺骗,虽然他们都是极讨厌这些东西的。 可我和斯嘉丽都在逼他们走上男人的极限。最后,瑞德要离开。而我的那个他呢,是否也会这样。 这不得不觉醒,当然也希望所以像我,像斯嘉丽一样的。都能珍惜身边的人。 最后,我想说媚兰,是个很好人的,可以说现实生活中不该有这样的人。她是脱离世俗的人,是美化了的人。这样的人,无悔的爱着丈夫,爱着孩子,也爱着斯嘉丽。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
李清照被当作“愁”的化身,大概缘于她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浓缩了她一生的身心痛楚,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有太多的欢乐。 那就先说她的父母。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又是苏东坡的学生,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母亲又是名门闺秀,善长文学。这样一个家庭的女子,可谓可贵。这种氛围促使她视野开阔、气质高贵、文学功底深厚。虽无照片相传,无从了解她的相貌,但这出身及诗诃流露的神韵,也应该天生是个美人胚子。 她不但人美,而且就待字闺中时的诗词之美,欣赏时也别有风味。如《浣溪沙》两首: 浣溪沙·闺情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词中少女的面如花玉,情窦初开,在读者面前一览无余。 在数千年封建社会中,李清照的惊奇之处在于她饱览父亲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大气如虹。 爱情是人生另一种美好。李清照在自己最美好的时光遇到赵明诚。两人既是文学知己又是情投意合。他们不但诗词琴棋爱好契合,都喜金石研究,真是天赐良缘。李清照享受着婚姻的甜蜜。如《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和丈夫离别时的甜蜜,如《一剪梅》: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更有意思的是,两人的距离竟成了夫妻间的命题创作比赛。这样的幸福,这样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 人生亦有苦有甜。她在享受甜的同时,苦也悄悄悄地向她靠近。 当时,金人反宋,赵宋王朝于公元一一二七年匆匆南逃,开始过得居无定所。第二年,时任京城建康知府的赵明诚在面对判乱时竟然弃城逃走,还被朝庭撤职。李清照大节大义很是羞愧。在向江西方向流亡走到乌江镇,途遇当年项羽兵败自刎地时写下: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她的丈夫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心中深深自责。一一二九年被召回京复职,却急病而亡。至此,李清照便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一大磨难:再婚又离,遭遇情感生活的痛苦。 二大磨难: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 三大磨难:超越时空的孤独。 说到孤独,她自己没有孩子,只身守着一小院。国事难问,家事怕提,偶尔旧友来访。她想把平生所学相授给孙姓朋友的十岁女儿,不想一句“才藻非女子亊也。”她听后勉强没摔倒。而苏轼也认同小女孩的观点。报国无门、情无所依、学无所传,所以就有了“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李清照,封建时代一名有文化的女子,对待政事、学业、爱情、婚姻,都绝不凑合。凡封建制度造成的政治、人格、道德、磨难都折射在这柔弱女子身上,但她骨子里却追求超群脱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李清照,千年孤独的才女!寻觅她的踪迹,就会似曾望见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的女神……
为什么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
1、侍奉南北宋过渡时期,金人入侵,所以叫做“乱世”。 2、美神,根据希腊神话,阿弗洛狄忒(维纳斯)是女性。 3、李清照为同时期甚至前后时期才华最为优秀者。 2、3两点合并,所以有“美神”的赞誉。 1、2、3相归,故曰“乱世中的美神”。
更多文章:

为什么中国只看qs排名(留学生在回国找工作时,国内的HR更看重的是QS排名还是泰晤士还是US排名)
2023年11月28日 17:00

口碑最好的借贷平台(2019年哪几家贷款平台最靠谱这6家最好用)
2023年11月24日 23:45